紅燈籠傳承與發展--風行全國,制作精美
如今,紅燈籠更是風行全國,制作更加精美。如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紅燈籠,每個高2.23米,周長8.05米,重約80公斤。雞年農歷春節,上海東方 明珠電視塔廣場,曾懸掛近百只大紅燈籠,與明珠塔相映成景。國慶節,貴陽市一住宅小區的居民,用30萬個紅燈籠組成長廊,將小區內外裝扮得喜氣洋洋,增添 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大紅燈籠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至今仍在中華大地流傳著。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在中國人眼中,紅燈籠象征著闔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象征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所以人人都喜歡。尤其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區,比如唐 人街,一年四季懸掛著大紅燈籠。這種傳統,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紅燈籠儼然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
當然,在一些國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一些人不太理解紅燈籠的含義,認為燈籠損壞了城市的形象。甚至認為有陳舊、腐朽之氣。一位看過張藝謀導 演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墨西哥朋友說,影片的氣氛很壓抑,婦女在封建社會受到各種壓迫和束縛。整個影片給了他很深刻的印象,直到現在,他看到大紅燈 籠,仍會想起電影里的一些情節。
每逢過年時都要準備上一盞紅紅的燈籠懸掛在門庭或屋中。紅紅的燈籠在大年三十夜里點燃懸掛于門庭或屋中既照亮了黑夜又照亮了全家人的祥和幸福。這是多年來的一種習俗,也是兒時的一種童趣。